趣味创意馆

位置:首页 > 民间艺术 > 拓印

将顺德德胜河沿江的工业遗产转换为文化产业集群的建议

拓印5.37K
将顺德德胜河沿江的工业遗产转换为文化产业集群的建议

2010-11-15 08:32:55|分类:批评|字号订阅

罗灵
2009.7.21
邮箱:

将顺德德胜河沿江的工业遗产转换为文化产业集群的建议
前言
德胜河沿江两岸尚存三、四千米长的工业遗产街景,古老的街道与美丽的德胜河形成了互为辉映的文化长廊,如果将这些工业遗产保护起来,并以此为依托,紧扣顺德的本土文化,将工业遗产的功能转换为:顺德家电博物馆群、收藏家博物馆、家电主题公园、广东双年展区、清晖园附园、当代艺术家工作区、家具古董街,顺峰美食区、香云纱基地、岭南酒吧街、画廊街、文天祥纪念馆、木刻版画博物馆等等。打造出一个真正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弘扬中华优势传统文化和岭南特色文化”的精神相吻合。
本建议在研究顺德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国务院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的精神作为指导来提出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意思路。“建议”以顺德德胜河工业遗产的改造为突破口,将其功能进行转换,使其过去的生产作用转化为文化空间,并依据顺德目前的工业基础和传统文化基础进行有效的融合,提出出一个文化产业集群的概念,如果这个设想按照广东省政府提出“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思想能够实施,无可非议,她将为提升广东的整体竞争力而做出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德胜河沿江工业遗产的现状
德胜河左岸的工业遗产的建筑群大部分始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距今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其中有些居民建筑群更早,成为沿江一带既富有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具备视觉效果的工业遗产区。这一带建筑群至今之所以保存完好,这与顺德政府早期制定为保护水厂下游的水源以及抗灾防洪,将这一带区域列为非商业用地,因此才有至今在顺德难看到的较为完整老建筑街景存在。
2007年,顺德区为保护水源,将建筑群内的工业企业全部迁走,准备将堤外建筑全部拆除,详见《顺德区人民政府关于清理容桂一级水源保护区堤外排污企业的通告(顺府发[2007]43号文件)》,本人在此期间通过各种渠道向顺德政府信访,建议将老工业建筑群保留并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创意园,这样既保护水源又发展了文化。
2008年,顺德区政府采纳本人的建议,并由区文体局召开了一个由十所大学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地方性语境与城市再生的文化策略”,所有专家意见一一致是保留这些老建筑,至于保留后的功能转换,专家各抒己见。2008年,顺德区的意见是同意专家们保留工业遗产的建议,并将其改造成为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进行招标。
2009年原来由区文体局处理的事件转化为由容桂街道办事处来处理,至今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并没有成立,2009年5月,容桂街道办事处已将东堤路1-8号迅速拆除,将周围的土地卖给某房地产,按其规划,沿江工业遗产大部分将有可能全部拆除。
因此本人再次呼吁保留这些工业遗产!之所以要保留这些工业遗产,其主要目的是这片工业遗产如果转换其使用功能,它很可能为广东创造未来,带来新的产业模式,为广东的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历史转机。可以真正的贯穿落实国务院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带动新一轮改革开放、以新一轮改革开放带动新一轮大发展”
图1沿江工业区的一段
二、沿江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化产业创意基地由来:
2006年本人在工农路十六号成立个人创作工作室,在此期间,许多专家和学者来此考察,对这一带风景区赞不绝口,2007年广东省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亲自来工作室视察,同样给予高度评价;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都做过大量的报道,籍希望于将沿江工业遗产转化为广东省第一个当代文化的产业区,2008年由广东青年艺术家请民间商人赞助,先后举办了第一届当代艺术展活动,受到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顺德具备发展当代文化产业的条件和基础,国际上瑞士银行执行董事长ds来工农路考察后,惊叹不已,表示愿意成为广东的当代文化提供国际文化资源。因此,将工农路一带的工厂空间改造成为广东省的当代艺术展示空间,每两年举行一次顺德当代艺术双年展,这样可以将广东的文化产业带上一个国际平台。
2009年6月,由我们三四个青年艺术家凑齐三万多元,创办了“视觉就是经济,当代艺术活动第二回展”引来了国内外很多艺术家参展和参观。当时“东莞时报”记者来采访,他激动的说像这样的展览平时只能在广东美术馆才能看到,在上海和北京才能看到。当代艺术出现在顺德是奇迹,单凭这一点,顺德能举办这样前卫作品展,充分说明顺德现在的思考方向是未来!如果能坚持下去,毫无疑义顺德工业制造业的城市地位只会越来越受到尊重!(图2)
此次展览很多专业观众反应很强烈,甚至有专家建议,如果办成一个像“威尼斯双年展”的当代艺术展,若干年后,顺德将与欧洲的许多著名城市并驾齐驱。1893年,威尼斯市议会通过一项决议,决定策划一个意大利的艺术双年展,他的发起人正是当时的市长里卡多﹒塞瓦提可,1894年4月22日第一界威尼斯双年展拉开了帷幕,1895年4月30日,第一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并吸引了两万多名参观者,现在威尼斯双年展成为全世界艺术家展现自己创作的大舞台,威尼斯电影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一部分,而威尼斯双年展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其中威尼斯双年展被喻为艺术界的嘉年华盛会,很多参加威尼斯的艺术家认为,顺德容桂德胜河沿江工业区的硬件环境的展览场地远胜于威尼斯,如果广东政府将其定为一个文化产业的项目,他的意义将远胜于建一个沿江风景区,他将把广东地位的推向全球,获得全世界人的尊重,得到的远远不是简单的用经济指标可以衡量的效果。它是广东历史发展过程对文化产业经济模式新的创新!
图2《东莞时报》以当代艺术的顺德模式大面积报道
三、容桂沿江工业遗产转换为文化产业集群是广东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顺德容桂沿江工业遗产虽然已经失去过去的生产功能,但如果利用其优势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人文历史环境转换成一个文化产业集群,在“纲要”第三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第四点“改造传统优势产业”也重点要求产业规划中“做大产业集群”,这种文化产业集群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胜于建一片房地产。当然这里的文化产业集群的核心理念是在顺德本土现有的产业或文化基础上来构建,而不是盲目的移植和仿效。它是围绕一条或一组产业链、价值链的企业群来发展,即互为上下游,互为生产性服务,紧贴现有的文化产业资源和文化现象,而不是人造的集群,只是对现有现象或资源注入产业运作模式或者进行产业升级;围绕着顺德的家电基地、家具基地、武术之乡、香云纱基地等等建立小型专业博物馆,估计有三四十家,它可以带动顺德的旅游产业;利用沿江工业遗产风景区建立当代文化产业区,包括当代绘画、影像、摄像、时尚媒体、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等等,可以发展当代的新的文化工业,同时也带动了就业;依据顺德的清晖园建筑风格,开发中国岭南水乡特色新概念房产群;在中国家电之都的基础上,搞世界最大的家电主题公园,在顺德美食的资源上建岭南美食园,等等这些都是依托在本土现有的资源条件上构建的文化产业,每一个单元与单元之间互存关系,它的生命力核心就在于其地方性和区域性,具有不可复制的特征。依据本人的构想如(图3),可以将工业遗产区转换为:顺峰美食区、顺德家电博物馆群、收藏家博物馆、家具古董街、当代艺术家工作区,广东双年展区、清晖园附园、香云纱基地、岭南酒吧街、家电主题公园、画廊街、文天祥纪念馆、木刻版画博物馆等等。本人的设想正好与国务院最近通过《文化产业振兴与规划》中的“统筹规划,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思想相符。以下本人仅选其中的几项重点描述:
图3规划平面图
1.成立广东第一个当代文化产业基地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是中国的一个经济大省,也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一个大省,广东的制造业风靡全球,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广东在城市的进程中却忽略了与工业相匹配的文化艺术的推进,而同类兄弟城市例如上海、北京、长沙、成都分别在发展中打造自己的城市身份:上海是时尚之都、长沙被誉为文化之都、成都是休闲之都等等。而实际上,世界上一些工业制造业十分发达的国家,把工业文化的推广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来奠定其工业制造的权力标准,也就是说他们推广工业实力的软力量。上世纪60至70年代,后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国家: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却曾都想把自己首府变成创意设计之都,倾尽全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而欧洲一些国家例如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德国的卡塞尔、科隆、柏林等极力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今天看来,工业文化产业的标准恰恰是被这些国家掌握,今天回顾广东的工业发展,如果仍不能将当代文化发展起来,仍不能将文化融到我们的工业制造,仍不能创造自己的新型文化,未来我们制造的产品还能令人尊敬吗?
相反,如果将顺德的容桂变成一个亚洲最大当代艺术基地,每年举办一次国际工业创意设计展,每两年举办一次顺德当代艺术双年展,使其与日本横滨双年展,香港当代艺术展,台湾高雄当代艺术展并驾齐驱。毫无疑义,广东的发展潜力将远胜于以上城市这些展览。
首先顺德有得天独厚展览场地和环境,以上城市的展览仅限于一个美术馆或展览馆,而顺德是整个一个沿江工业区,给参展艺术家有极大发展空间;其次广东是当代艺术近几年来全国发展水平最好最快的地方,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中“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而实际上广州与顺德已经达到城乡一体化,再加之广佛同城化,顺德在地理和空间概念上几乎是广州的消费版图,也就是说离广州市中心“30分钟”之内的车程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广州文化消费的延伸;随着“珠三角”将会更进一步理清思路并抱团取暖,在世界版图中纵横摆阖,并成为全球城市群新的一极,珠江三角洲也将统一战线联合打造城市间的“黄金走廊”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核心地带。实际上珠江三角洲去年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东南亚很多国家,顺德作为珠三角的中心地带来打造文化消费场所是有他的绝对优势的。
再者广东美术馆创造的当代艺术三年展、摄影双年展、广东青年展是中国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品牌,在艺术领域内有着极高的地位。并且广东青年当代艺术家极其活跃,主要是广东缺乏展示的平台而已;再者广东毕竟是最先在全国富裕起来的城市,有着自由市场和开放的心态,有着发展当代艺术的经济基础,而面对香港、澳门这些国际大都市,自然有发展当代艺术的国际资源。
再加之顺德民营工业发展是全国之首,珠三角是全球制造业最大的基地之一,产业信息十分发达。况且相对于其它城市,顺德人对文化艺术追求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因此发展起来必然很快。
2.在顺德建立中国第一个中小型、专业型民营企业博物馆群
工农路江边老工业区一部分用来改造成顺德民营企业的博物馆,像电风扇、电饭锅、燃气具等,估计有三十来家,规模不大,但各具特色,可以从世界各地搜集和材料,每个产品都是从低级到上一级原始产品的呈现,并配有各式各样的说明资料。此外一部分改造为收藏家的博物馆,顺德有很多的收藏家,例如照相器材、香烟、油画、古典家具、瓷器、木刻版面等等,还有一部分设立为艺术家的工作室等等,这样固定的展览与活动的展览集于一体,它不完是像“798”那样纯粹的艺术区。将他们重新规划,建立一些专业型,中小型的博物馆,来展示和陈列顺德民营企业发展的文献历程,既可以彰显顺德制造业的发展创业历史,同时也显示出民营企业创造软实力的信心。假如将来任何一个国家的学府要研究中国电器的发展过程,必须要到此来考察或提取资料,那么顺德制造业的标准和文化就可以奠定在历史教科书上。同样博物馆恰恰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它是获取工业制造标准和权力的象征,德国西门子电器在推广其电器产品,无时不刻告诉他的消费者1847年就是生产出第一台洗衣机,而宝马奔驰也同样会将他的百年制造历史写在他的说明书上,旨在教育全球消费者,他们的文化是深厚的,以此来提高其产品的附加价值。
例如德国鲁尔区有200多个博物馆,它们致力于保存和弘扬本地区在美术、经济、考古及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埃森市当选为2010年欧洲文化之都(culturalcityofEurope)每年欧盟都从其成员国中评选出一个文化之都,以促进文化、城市旅游以及欧洲的整合。位于波鸿(Bochum)的德国矿产博物馆(theGermanMillingMuseum)是全球同类主题博物馆中最大的一家。在半世纪以前该地区仍然拥有260000名矿工。这里还有许多现代艺术博物馆:多特蒙德的东墙博物馆(theMuseumamOstwall)收藏德国表现派画家的作品,杜伊斯堡(Duisburg)的wilhelmLembruck博物馆专门收藏全球20世纪的雕塑作品,埃森的福克望博物馆(theMuseumFolkwang)将于2010年迎来一座造价超过5500万欧元的新建筑,它是由英国著名建筑师大卫,齐帕菲尔德(DavidChipperfield)进行设计,由克虏伯基金会(KruppFoundalioil)提供赞助;位于波特洛普(Bottrop)的Quadrat博物馆,专门收藏著名包豪斯学派艺术家约瑟夫.艾伯斯(JosefAlbers)的作品,他于1888年出生于波特洛普市并被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还有Kappersmiihlc博物馆,作为一个新型现代艺术博物馆,它位于重建后的杜伊斯堡港,以前是一个粮仓,现在主要展览私人收藏的现代艺术品,曾举行过两次现代中国艺术品精美展览。
鲁尔区的其他博物馆还包括位于奥伯豪森(Oberhausen)的煤气罐(Gasometer)博物馆。1990年以前,这里曾经设置巨型煤气储罐供应周边钢铁厂,现在成为展示一些特殊项目的不同寻常的空间。比如关于足球历史的展览;以及1999年由Jeanne和Christo举办的展览,这个命名为“墙”(TheWall)的展览由13000个油桶组装而成。
鲁尔博物馆(Ruhrmuseum)坐落在一个改建过的洗煤工厂中,由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inKohlhaas)设计,2007年下半年将在埃森的关税同盟矿区(ZecheZollverein)旧址地区重新开放,它将成为地区工业化历史的纪念碑。这里还有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设计中心(theNorthRhine-WestphaliaDesignCentre——德国现代设计的综合陈列室。
在过去的10年中,在埃姆歇公园国际建筑展的推动下,鲁尔区大大小小的工业建筑.包括19世纪末期或20世纪上半期的钢铁厂、生产基地、煤矿建筑物被改造成为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例如,波鸿的世纪会堂(Jahrhunderthalle),曾是德国军火制造商克虏伯(Krupp)二战期间生产武器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波鸿交响乐团的驻地;在杜伊斯堡,在原来拥有众多钢铁厂的区域范围内修建了两个剧院,一个将原来的熔炉工厂改造为露天演出场地.另一座工业建筑被改造为表演现代戏剧的剧院;“DortmunderUnion”以前是多特蒙德市一家靠近火车站的酿酒厂,也将被打造成为一个附属于柏林国家美术馆的艺术博物馆。许多其他的传统工业基地,成为了音乐演奏舞台、雕塑和大地艺术的演示场所,或者为当地和地区性团体的各种文化和娱乐活动提供表演空间。
在鲁尔区,有200多个年度、双年度或者三年度的文化活动,吸引着来自各地的艺术家、参观者和旅游者。其中著名的活动有
雷克林豪森市(Recklinghausen)一年一度的鲁尔文艺会演(Ruhrfestspiele),二战末期由德国工会创立,旨在为当地的工人提供文化演出。传说在1946年的冬天,一群从汉堡来的演员为了给自己的剧院搞到煤来到鲁尔区,作为回报他们做了一场免费的戏剧表演,后来逐渐演变为这个文艺会演的口号——“煤为艺术,艺术为煤”(KohleforKunst,KunstfiirKohle)。
奥伯豪森市一年一度的德国短片节(GermanShortFilmFestival).到2007年已举办了53届,它是新德国电影(NewGermanfilm)的诞生地。
鲁尔河畔的工业小城维腾{Witten),因举办一年一度的维腾新音乐节(WittenerTageforNeueMusik)而引以为豪,目前它已成为现代室内乐的年度庆典。
“鲁尔区百老汇”作为众多剧院的聚集地,上演各种歌舞剧,如韦伯(AndrewLloydWebber)颇受欢迎的音乐剧“星光列车”(StarlightExppress),该剧每天在波鸿市上演,自1988年以来已吸引超过1100万的观众。
鲁尔钢琴节(theKlavierFestivalRuhr),是InitiativkreisRullrgebie于1996年创立的年度国际钢琴节。
鲁尔音乐节(theRUHR-Triennale)是国际著名的表演艺术节,创立于2002年。它起初的目的是为了利用鲁尔区具有吸引力的纪念性工业构筑物,现在已经转变为引人瞩目的音乐、戏剧和舞蹈等大型表演活动。其核心概念是创新(Kreatione),超越流派并寻求与个体场所的对话。以前的机械厂房和焦炭工厂见证了戏剧、歌剧、美术、流行音乐、爵士乐和音乐会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发展。
投资文化创意产业:一种生存策略,鲁尔区的例子表明,在创新精神及公共部门主导的政策作用下,一个传统的工业地区可以通过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转型并焕发生机。这种转型需要一个开明的、有创新精神的和有胆识的公共部门,并且愿意投入相当数目的公共资金,否则将很难在大都市以外的其他地区推动市场的发展。只有具有远见卓识的公共部门,才能超越经济短视,并且战略性地投资于这类软性公共基础设施。即使土地所有人和房地产部门并不情愿投资文化和抽象概念,而宁可仅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传统的地区结构改革途径,如修建道路或科技园等,最终他们仍将从中受益文化和文化产业,能够为受教育者、熟练工人以及努力工作的人提供工作机会。对于那些在技术变革和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区位的地区而言,文化是改善地区生活质量的根本途径。投资于文化创意产业将是传统工业地区及其居民的一种生存策略。
3.建立中国第一个家电主题公园
以德胜河岸以西,还有大片的空地,可以建十几幢新式的楼盘,都是以电器产品外形作为依据,2008年我看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的时候,有个作品就是将一台彩电剖面切开,从背面看十分奇特,利用这种复杂的结构效果让消费者可以在里面玩乐和消费,这叫做娱乐经济。甚至可以根据旅游者的爱好自己可以动手组装各式各样的家电,叫做“DIY”,可以称为体验经济,整个电器娱乐城集游戏、体验、娱乐于一体,让人目不暇接,就像迪斯尼乐园一样,只是消费者在玩的时候同时也记住了这座城市的功能,这或许是世界最大的娱乐新兴文化产业。这样一个工业文化主题公园,一幢幢大楼就是一个个产品,例如,冰箱,微波炉、然后在上面设置一些好玩的东西,比如建一幢五六层的大楼,外观像一个冰箱,里面的冰箱的结构进行布局,每个空间都有好玩的东西,可以享受到零下四十度到零度不同的体验空间,比如有南极,北极世界,有滑冰和溜冰场,这样南方的人可以顺德体验到北方的气候,这要比各个地方搞微观的世界大观和世界之窗要好得多,同时,旅游的人来此地之后,会对顺德生产很好的印象,对顺德的冰箱制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它既是顺德工业品牌的无形营销,同时也发展了顺德的旅游产业。
例如美国迪斯尼公司无疑是全球文化产业运作的成功典范。在其欢乐文化的背后,是一个产业不断发展、扩充、升级的商业运作体系。从一个绘制卡通形象的手工作坊起家,逐步将经营从单一制作延伸到销售电影、动画片,开发、出售专利卡通形象产品,经营迪斯尼主题乐园、购买电视频道等领域,形成了紧扣市场的巨大生产链,造就了拥有极佳品牌和年销售额220亿美元的大型跨国公司,也带动了一个席卷全球的庞大产业。据称,全球仅动漫产业的年产值已趋近5000亿美元。
因而我们可以再工业主题公园的硬件基础推出一系列的延伸文化活动产品,比如“冰箱国际文化节”“家电休闲节”等等,在此文化活动上延伸一些电影卡通动画片等,将原来本来没有生命的东西可以人性化,例如美国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实际讲的就是汽车这个产品而已。当然我们也可以将珠三角生产的产品设计到一个国际故事,例如:一个整体厨房某个家电是一个外星人变的精灵等等之类与我们人类发生关系,那么这一切就变活啦!同样我们可以灌入东方的观念和文化,那么这个关于工业主题公园一样也可以发展起来。
4.开发清晖园附园,建第一个古典人文房产区
清晖园始建于明代,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凝集了岭南水乡建筑特色,除了历史名人留迹于清晖园外,在近代诗人郭沫若、改革开放设计师邓小平等也曾到访清晖园。
德胜河左岸的对面是马岗,以江岸造船厂为轴中心,它的左边是现已建成的“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分校区”,而右边是有近百年历史的顺德糖厂,中间有一座小山,据说是文天祥后裔的居住区,山右侧是顺德区正在规划的版画之乡,明清时期广东的木刻印刷在这里相当兴盛。如果围绕着马岗山开辟一块地做房地产开发,其建筑风格应以顺德“清晖园”为园林样式,建一个既具有岭南水乡风格,同进也具有中国古典文化的新建筑群,作为广东建筑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像这样依山伴水,后面是顺德博物馆,江对面是艺术区,左边也是名校,右边也是广东有名的工业遗产的整体文化房产区,至今很少见,必然有着独具一格的卖点,同时也将推动中国地产以“当地文化”为概念和特征新一轮创新中。
图4具有古典文化新概念建筑群参考图
5.将顺德老丝厂变为香云纱生产基地,申请建第一个“国服”基地
顺德缫丝业从宋代开始就闻名于世,据《顺德县志》等记载,早在宋代,龙江龙村堡和龙山堡山富村已兴起桑蚕种养业,明清《广东通志》记载,明乐年四年(1406年)龙山土丝年纳税25两(每担士丝税很6钱)白银,充分说明当时桑蚕生产已有,龙江出产的象眼绸“五阶”柳叶等产业列为贡品。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顺德全县桑面积达到159094亩,到民国18年,顺德丝厂99间,丝车4.8万万车辆,建国后,顺德年产土丝,一度超过150吨,1970年达到1620吨,直到改革开放后,顺德的蚕丝业日趋萎缩。此外顺德缫丝业发展的基础上,顺德人利用丝绸用本地河泥与山薯类植物加工,经过“三洗九蒸十八晒”制成的特殊面料“香云纱”该面料凉爽宜人,易洗易干,色深耐脏,沈廷芳《乾隆广州府志》记载,“佛山丝绸之精,金陵苏杭不及也”。香云纱是佛山丝绸的传统精品,而顺德桂洲红旗工业区仍存在五十亩风景秀丽,依山伴水的顺德缫丝厂,现作为工业遗产保留,也依靠在德胜河左岸。如果将“香云纱”面料设计整套时尚经典中国服装,时期成为未来之“国服”,因其面料稀少,再加之需手工操作,可以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的传统品牌,也就是中国的奢侈品,此厂经过改造后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文化的传统品牌,也就是中国的成品的展示馆,第二部分“香云纱”是中国服的生产基地,第三部分,广东缫丝博物馆。这样游客既可以参观香云纱的制作过程,也可以在时尚馆请设计师用香云纱面料为自己设计服装,同时也可以去展示馆看到香云纱时装及表演,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岭南服装的文化。
图5香云纱生产现场
6.以顺峰山庄为中心,建顺德特色的美食主题公园
在德胜河的北边,105国道的右侧是顺峰山庄,可称谓顺德美食“粤菜”的老字号,
顺峰山庄分店在世界各地都有,为了品尝到美味的顺德菜,港澳地区的游客甚至专门组成美食团前往顺德“揾食”;而在首都北京,来自顺德的“顺峰山庄”被视为高档食府的最佳去处,在京城食家中就流传着“吃海鲜,到顺峰”这样一句话,其中“清蒸苏眉”这道高档粤菜更成为国宴中频频出场的菜式。如果围绕其开发一片顺峰美食区,为来此旅游的人提供真正的饮食消费,毫无疑义又是另外一道风景。
图6顺峰山庄
四、效益
利用顺德的工业遗产为创意导线,开发文化主题的消费场所,集博物馆、艺术、服装、房地产、美食、主题公园、古家具、展览、酒吧等为一体的顺德整体文化圈,他既是一种与顺德历史有关的大文化现象,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据估算,如果整体性的开发完成,它每年为顺德创造有形的经济至少在1000亿以上的GDP,(相当于顺德现有工农业总产值的三成),无形的经济是将顺德推向中国的名牌城市的坐列。正因为如此,它至少要解决上十万人就业的问题,而且是永不衰落的经济模式。如果按照这种模式来发展广东的当代经济和实行广东的产业转型,毫无疑义广东在创新资源上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次革命再次提供新的模板!使珠三角真正的成为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真正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
五、结束语
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必需,艺术是生活一种标准和方式,文化和艺术是我们未来生活的指向,也就是说由于这种指向将带来未来产业的方式。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世界经济由农业产业转向工业产业最终由文化产业而接替最后的一棒。若干年后,当工业生产达到顶峰,随着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壮大,由于产业饱和的原因工业经济必然还会遭遇到一轮又一轮经济危机和经营风暴的洗礼!或许我们现在就应该居安思危,预见未来,为未来的生活方式和产业模式做前所未有的探索!如果试想,现在的欧洲假如剥去他们的各类艺术文化,剥掉一年又一年重复的足球赛事,那么欧洲人必然生活在由于工业萧条、失业众多带来的惶恐之中,世界还会如此安宁吗?

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磨合让我读懂很多生活的语言,风虽改变了方向,却没有改变我的行程-----

来源网址:_感谢独茂兰石授权转载,再转请保留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