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創意館

位置:首頁 > 民間藝術 > 民間工藝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侗錦早在50年代就已聞名於世。侗錦有兩種製作工藝,一是機織,二是刺繡製作材料為侗布、五彩絲線、絨線,製作工具是織錦機,繡針、挑針等。圖案多姿多彩,題材廣泛,人物、禽獸、魚蟲花草、日月星辰、山水樓閣,無所不有。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第2張
運用幾何、素描、水彩畫的藝術和抽象誇張手法,製作出一幅幅耐人尋味的侗錦,其新產品有大型的壁掛、被面、牀單,也有枕巾、手巾、頭巾、挎包、揹帶、腰帶、衣兜、圍裙、綁腿、服裝邊角等小型的織錦。有些以圖騰崇拜、神話故事為題材的侗鯛,更為珍貴。播陽民間珍藏一幅侗帕帛錦,用誇張手法描繪了長篇神話史詩《金漢與黎妹》的故事。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第3張
這幅侗帕帛錦所反映的文化內涵之豐富,讓人驚歎不已。通道籍侗族著名學者李鳴高先生稱之為“繡在侗帕上的文化”。這幅帛畫用一根線繡成,正反方面沒有線頭。不知道這位侗家姑娘先繪圖再繡,還是憑心智慧一線繡成。其刺繡工藝之精湛,連馬王堆出土的飛衣帛畫也會大大遜色。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第4張

機織錦就是在織布機上經手工編織出來的帛錦。這種侗錦根據操作方式不同又分為穿織錦和挑織錦兩類。其中穿織錦又分為穿織素錦和穿織彩錦兩種。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第5張

穿織素錦:就是運用穿梭方式將呈現圖案顏色的緯線反覆穿過經線逐一打緊,經各種技術操作逐步形成所設計的圖案,並織成布匹。所呈現的圖案顏色為青和白兩種。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第6張

其中,以白紗作經的線叫做白底素錦,以青紗作經線的叫做青底素錦。素錦圖案有喜鵲、金雞、魚蝦、蜘蛛、楓葉等抽象畫圖案。穿織彩錦:仍運用穿織方式,以紅、白、藍、青、黃等染色紗線而呈現出彩色圖案,從而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使侗錦工藝更高一籌。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第7張

挑織錦也屬於彩錦,在斜機上製作。它的最大特點是不受紗扦所限制。其操作方法是:根據所設計的圖案依照其格式利用挑針勾引緯線穿過經線,隨之打緊,逐漸拼湊,使之成為所設計的圖案。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第8張

侗族刺繡歷史悠久,其影響廣泛,長盛不衰,至今仍盛行於整個侗族地區。民間刺繡針法多種,有平鋪繡、連環結子繡、鎖絲繡、盤筋繡以及剪繡(花)等。通道的獨坡、播陽、地陽坪、元現、八毫等一帶的刺繡工藝別具一格。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第9張

編織一幅侗錦,要經過軋棉、紡紗、染紗、絞紗、絞經、排經、織錦等十幾道工序,工藝複雜多變,而且全部手工操作而成。侗錦圖案一般採用概括、抽象和誇張變形等手法,並以裝飾性很強的形式再現,繼承了侗族數千年古老工藝傳統,保留了民族特有的高尚、優美、樸素與細膩的藝術風格。內容十分豐富,可謂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第10張

侗錦以其獨特的編織工藝,富有民族特色的花紋圖案,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亮麗和諧的色彩,高雅凝重的品質和鮮明的民族風格,成為我國著名的織錦之一。侗族婦女以織錦為載體,展示她們聰明的智慧和精湛的編織技巧,承載和演繹着侗民族源遠流長、積澱深厚、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傳統文化,反映侗民族的觀念形態、圖騰崇拜、宗教信仰、審美情趣以及避兇納吉、消災納福和追求天、地、人和諧共存的文化心理。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第11張

侗錦已加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侗錦婦女粟田梅也同時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侗錦織造技藝”的傳承人。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第12張

生活離不開侗錦,侗錦是她一生的追求。

粟田梅,自12歲就開始跟隨母親學習編織侗錦,侗錦編織工序很複雜,也很難學,但是她就是喜歡侗錦,喜歡它絢麗的圖案,她從未因為難學而放棄自己所熱愛的織造技藝。她不但跟母親學,還向村裏的多名老師傅學習、請教。由於她勤奮學習、刻苦鑽研,15歲就掌握了侗錦的織造技藝,能獨立完成整經、穿綜、埋色、補色,挑、勾緯紗等一系列的編織工序和技術。80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由於粟田梅的侗錦織造技藝小有名氣,被縣織布長招去當技術員、當上了車間主任,90年代初,由於企業改制回家務農,雖然回家務農,但是她拿出了更多的時間鑽研侗錦的織造和研究創作。幾十年來,粟田梅從模仿傳統圖案到圖案的創新,使侗錦錦上添花,更加豐富多彩。

2008年6月,隨着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的重視,粟田梅在牙屯堡鎮創辦了“雄關侗錦廠”,組織侗錦能手和愛好者20多人統一作業、交流經驗、切磋技藝。到目前為止,粟田梅在本鎮的各村組和鄰居鄉村培養學徒100多人,還開設了一個侗錦銷售門面,積極與外地客商聯繫銷售侗錦,使侗錦走上了國內外市場,產生了較多的經濟效益。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第13張

“侗錦圖案的民族風格鮮明,色彩亮麗和諧,品質高雅凝重,編織工藝非常獨特。”在湖南通道縣雄關侗錦坊內,頭裹灰色錦帕、年過5旬的侗族婦女粟田梅,向遊客介紹“國寶”侗錦。

侗錦古稱“綸織”,系侗族女性世代相傳的純手工織物,至今有逾2000年曆史,是中國著名織錦之一。侗錦圖案大多取材動植物、器皿等造型,反映侗族的審美情趣及追求天地和諧共存的文化心理。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第14張

位於湘、桂、黔三省(區)交界處的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及周邊地區,是侗錦織造技藝主要分佈區。2008年,該縣侗錦織造技藝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侗寨人粟田梅是侗錦這個國家級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她12歲開始隨母研習侗錦,15歲已能獨立完成整經、穿扣等系列編織工序和技術。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第15張

“紡織時,腰上、腿上要綁着各色絲線和帶子,腳踏手捋,吱吱悠悠,一方方侗錦就這樣織成。”身着民族服飾的粟田梅説,侗錦的織造工藝複雜,一般要經過軋棉、紡紗、染紗、絞紗等十多道工序,最難的當屬數紗。

“千絲萬縷的絲線必須一根根數好、排好,不能有絲毫差錯,否則紡出的圖案會失真,錦面會不平整。”粟田梅手扶斜架式織機説。

粟田梅告訴記者,她曾因專注編造織錦無固定收入,差點讓承擔家庭生活重擔的丈夫發怒將織布機燒燬。但這位堅強的侗族婦女並未因此放棄織錦。相反,她創新將蘆笙、鼓樓、風雨橋等侗族文化元素融入侗錦圖案,織就一條世人瞭解侗錦和侗鄉的通道。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第16張

與大多數非遺項目一樣,侗錦亦面臨着傳承與發展的難題。由於諸多侗族婦女外出打工,不再紡織侗錦,年輕人又不願潛心學習,讓侗錦陷入傳承難題。“侗錦是侗族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我十分擔憂這個技藝就此失傳。”粟田梅説。

身兼傳承重任,近年來,粟田梅攜侗錦先後參加了“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第二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等大型展覽,引發世界對侗族織錦的關注。

經政府支持,粟田梅在牙屯堡鎮創辦了“通道雄關侗錦坊”,她在那裏定期舉辦侗錦織造培訓班培訓村民織造侗錦。

“侗錦織造是老祖宗留下的手藝,不能丟了。我們有責任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它,把它發揚光大。”只要有人學習,粟田梅都毫無保留地傳授。

多姿多彩的侗錦刺繡藝術 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侗錦人生 第17張

為搶救、挖掘、保護和傳承侗錦這一珍貴的民族文化資源,通道官方亦採取了系列舉措,包括舉辦侗錦織造技藝培訓班、建立湖南侗錦博物館和通道侗族自治縣侗錦傳習所,併成立通道侗族自治縣侗錦織藝發展有限公司,全面保護侗錦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4年12月,粟田梅歷時5個多月進行純手工編織而成的侗錦作品“中國夢·侗錦情”出爐。這幅長82.17米、寬0.47米的作品打破世界吉尼斯紀錄,粟田梅獲得世界最大侗錦作品證書。

“有了國家和縣裏的大力支持,我將繼續做好侗錦製作技藝的傳承工作。”粟田梅説。唐小晴 胡益龍 樑經


部分資料來自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