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创意馆

位置:首页 > 幼儿手工 > 儿童画

院体画:宋代院体画的特点和院体画的发展历史手工儿童画教程

儿童画7.97K

什么是院体画

院体画:宋代院体画的特点和院体画的发展历史手工儿童画教程

院体画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风格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我国唐代已设徐诏、供奉等。五代时,西蜀、南唐设置画院。宋代设翰林图画院,选优秀画家,为皇室宫廷服务。

宋代院体画的特点

历代画院里所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笔设色,工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色彩灿烂,有的有较强的装饰性,称之为院体画。宋代院体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

院体画与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史

一、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徐、黄二体是指徐熙和黄筌的两种不同绘画风格,当时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谈到院体画务必提到他们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黄家代表西蜀宫廷画院工整华丽的一派,徐家代表江南院外潇洒清逸的一派,就绘画风格而论,没有高低之分,正如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评论的“二者犹春兰秋菊,各擅重名”但从总的艺术水平及皇家审美标准而言,还是有差异的。黄筌由于世为宫廷画家,受过专门训练,广泛学过,兼收并蓄,又在唐代绘画传统的环境得以长期陶冶,加上“多写禁御所有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翎毛骨气尚丰满,而天水分色”比较适合封建统治阶级装饰宫廷,美化生活的思想意趣,所以得到皇家的赏识和恩宠。画的体式格调则成为宋初图画院优劣取舍的标准。

徐熙处在宫廷画院之外,没有象黄筌那样受过严格专业训练,性格“放达不”,耳目所习,“多状江湖所有杂花野竹,水鸟渊鱼”,翎毛形骨贵轻秀,而天水通色,虽然也为南唐宫中绘制过挂设装饰的“铺殿花”,因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故观者往往不甚采鉴。从艺术风格看。如郭若虚中肯地指出的:“大抵江南之艺,骨气多不及蜀人,而潇洒过之也”。所以,这种风格与黄家相比,显然不如黄家那样受赵宋封建统治者的欢迎,为了迎接统治者的口味,徐熙后裔向黄体学习,从“野逸”而到“率皆富贵图绘”,及至创造出“没骨”画法,被皇家画院评定为上品,这种现象决不是黄家排斥徐家风格的斗争产物,而是充分反映了院内外不同流派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正是由于这种交流,才促成了宋初画院的兴盛,并为“院体画”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宋代花鸟画

北宋历代帝王都热衷于绘画,优待宫廷画家,建国初期便设置翰林图画院。宋太祖乾德年间(963—967年),黄筌之子,他秉承黄筌画风,用勾勒填彩的方法,使画面富丽堂皇。由于当时其在宋太宗的画院里主持评判画家技艺的优劣,一时间,全国画家纷纷迎合,使工笔重彩的“黄家富贵”成了画院花鸟创作的标准格式。其画风比其父设色更为精细富丽,更显雍容华贵。而徐熙之孙徐崇嗣沿袭轻淡野逸的祖风,依旧以在野画家的身份著称于画院外。由于当时院体画“黄家富贵”的影响,这种形态徐崇嗣不得不改变家传的“落墨法”,而去仿效“黄家富贵”的作风,不用笔墨,直接以彩色点染而成,创造了“没骨法”。

由于黄体对花鸟画苑的垄断,所以在北宋前期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许多画家都以仿效黄体为能事,放弃了对活生生的现实的体验;放弃了自己的个性,结果造成花鸟画发展的停滞,作品越来越庸俗、刻板、缺乏生气。其后一些有个性的画家不满于黄体的束缚,坚持深入生活的写生之道,终于打破了黄体一花独放的局面,迎来了花鸟画的又一次繁荣。这方面的代表画家有赵昌、易元吉和崔白以及宋徽宗等。赵昌善于从所观察的对象中寻找表现技巧,其画“俱得形似”,自成一家,并自号“写生赵昌”。有些人则认为赵昌的画是“黄家”的傅色和徐熙的用笔相结合。苏东坡认为:“赵昌花传神”,并写诗赞道:“何须夸落墨(徐熙),独赏江南工”。这足以反映出赵昌在宋代画坛的影响。同时易元吉也是在绘画上注重写生的一个画家。

说到宋代绘画,无不提到宋徽宗,他政治上昏庸无能,任用奸臣。但酷爱艺术并极有造诣,特别是花鸟画。他在即位后曾自叹道:“朕万几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其利用权力,提倡宫廷画院,网罗并培养优秀的绘画人才。他对于绘画艺术的要求:一是追求生活的真实性;二是追求诗意的含蓄性。他常常要求宫廷画家去写生体验,又以古人的诗句为题来考察画家的文学修养。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当时花鸟画创作形象真实、意境生动、成绩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