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创意馆

位置:首页 > 创意diy > 家居设计

“融入中国”-MUJI无印良品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

“融入中国”-MUJI无印良品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

“融入中国”-MUJI无印良品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 第2张

由中国传统

家具

“塌”而创造出的

家具

。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变更用途,在有限的空间中也能当做沙发或床来使用,所以是让生活充满

趣味

的家具。吸收中国传统家具简易衣服挂架的优点,脱下的衣服与包都能轻松挂放。该

设计

是MUJI刚上架不久的新品,由中国建筑

设计

师张永和设计。①

如果你最近有关注,会发现无印良品在中国的店铺在2013年是疯狂爆发的一年。早在2010年的时候,MUJI在中国大陆只有十几家店,当时制定计划要在2013年底在中国开出100家店,不免被人说有点激进。在刚过去的12月28日,第100家店苏州一家无印良品的开业,计划按期完成。

商业的扩张伴随着品牌文化的宣扬和切入,无印良品的风格不仅吸引着国内众多的文艺青年,而且也是国内很多设计师和娱乐圈

明星

的最爱,无印良品也在积极寻求与国内设计师与文化界的合作以期能够将无印良品的文化融入进来,包括于中国设计师合作,MUJI设计奖的开办,对于传统中国文化的关注和挖掘,定期举办无印相关的展览(上海环贸旗舰店有专门开辟展览空间)。

良品计画株式会社长金井政明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不仅懂设计,而且对于细节十分挑剔。不但懂商业,务实而且又追求设计的高度和质量。金井政明负责营业和商品开发,这样的一位老板,自然有其成功的必然性,况且对设计有点狂热的金井政明还是一位社交高手,不仅与日本本国内最顶级的设计师熟知合作还与世界上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保持沟通交流和合作。MUJI成功不完全在于设计和产品本身,而是在于其模式和定位的独特性和创新性,这需要创办者极度的投入和热情以及不同专业领域的经营人士的通力合作。

下面摘自网络的一些记录MUJI的文字片段:

“追求商品本质和便利性使得MUJI的产品开发过程颇为另类。以日本零售龙头企业大荣(DAIEI)为例,其自有品牌“SAVING”在开发时仅与制造商合作,而MUJI则不同,每件商品从企划、设计、制造到售卖均需层层把关,均有设计师参与。即使产品设计方案获得最终通过,产品还将面临更为严苛的关卡。由日本顶尖设计师组成的外部咨询委员会严格讨论商品是否符合“MUJI的理念”。硬性指标包括商品不能追逐流行趋势以免跟风后过时,商品必须能够提升品牌形象等。只有经过外部咨询委员的集体认可,产品才能最终上架。“最常见的淘汰原因是做设计的人不会考虑到产品能否被销售。”金井政明解释说。”

“金井政明亦与顶尖设计师交情甚笃。为了发掘更符合中国生活方式的设计,MUJI将创立于日本的MUJIAWARD设计大赛移师中国,评委名单除日本国宝级设计师深泽直人、原研哉外,还包括诸多中国面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张永和、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平面设计鬼才陈幼坚、日本Rong平面设计竞赛最高奖获得者刘治治等均名列其中。这些设计师皆由金井政明邀请而来。”

“榻组合”从开发到面世经历了反复修改,耗时超过两年半。它由一个长1.6米的主体和两个长0.4米的拼接部分组成,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作为聊天用的塌,也可以用作睡觉、小憩用的床。最开始时,张永和将主体部分的长度设计为1.5米,却最终考虑到如此长度作两人聊天用榻略显拥挤,且1.6米的长度更适合做儿童床,遂又对主体长度再次改进。MUJI甚至反复和张永和讨论用于衔接组件的挂钩安置位置与数量。“如果挂钩放在床架地下,别人打开关上会太麻烦,如果挂钩多了,虽然会坚固,组合起来又麻烦。”张永和对《环球企业家》说。

为了制定出最佳方案,两者邮件沟通无数,最繁忙时甚至在机场进行设计讨论,以便讨论结束后各自赶赴下一个目的地。最令张永和印象深刻的是MUJI对“榻组合”安全性的苛求。为了让床有良好的支撑度,以设计建筑为长的张永和在床架底部添加一根横向、向上拱起的木条作为受力架,而MUJI的设计团队则考虑到小孩会在床上蹦来蹦去,为了确保床拥有足以承受孩子蹦跳的受力强度,最终的设计方案将床架下方所有横向的木条均改做受力架。

在中国区总经理王文欣看来,MUJI在中国的发展已步入佳境。在前期的植根工作中,中国区已拥有门店及销售规模、经验丰富的本土中层团队、与日本总部完全相对接的运营架构,以及本地化商品等诸多优势,未来则需更彻底的本地化。“我们期待将MUJI的理念融合中国文化、生活态度,产生一个新的东西。”王文欣对《环球企业家》说。

--摘录自《MUJI王朝》来源:环球企业家作者:黄瀚玉岳淼

“我们不属于任何阶层,也不会听从所谓市场需求的判断,”金井政明说,“不是大家说什么好,我们就会去做什么。”他引用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研究无印良品战略时作出的评价:先决定不做什么。

“此后,无印良品成立生活研究所。这个机构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负责调研、实验和创新。它着力于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需求,但不进行实际的产品研发。它另一项任务,则是保证所有产品都“像无印良品”。

“哪怕深泽直人这样的设计师,最终做出来的产品也带有一定个人痕迹。生活研究所就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找到最为普遍的需求,最后运用统计学得到一个概率,基于这样进行设计。”广西师大出版社设计类编辑王罕厉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他曾经编过一套《无印良品》的系列书。

目前无印良品的设计由在日本池袋工作的60多位设计师主导。此前,该公司

服装

类产品曾和山本耀司工作室合作开发。2003年,无印良品推出WorldMUJI计划,该计划的本意是让全世界赞同无印良品概念的设计师一同为产品设计提出

创意

。WorldMUJI集合了包括意大利设计师EnzoMari、英国设计师SamHecht等在内的许多全球名知设计师。不过,任何一个设计者的名字都不会被印在产品上。”

“2013年,一些由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产品陆续出现在无印良品的门店里,比如建筑师张永和设计的“榻”家具和音乐制作人刘索拉制作的中国古代音乐CD。在此之前,无印良品和中国设计师合作的产品仅限于棉布环保袋,设计师为未漂白的布袋的一面设计个性化图案。

①张永和设计的家具分别由一个1.6米和一个0.4米的长条形卧具组合而成。他解释说,这样加起来就是一个大床,分开是脚垫,白天可以坐,给小孩用又是一个短床。这本是无印良品邀请他为日本都市年轻人设计的产品,适用于这套家具的房间通常面积较小,但有各种各样的使用需求。

张永和认为这种脱胎于中国古代的家具经过改良后恰好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它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并不是为了弘扬某一种传统文化。我没有刻意要做出某一个样子来。”他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虽然否认为迎合市场而设计,金井政明却希望无印良品更多地“融入中国”。在无印良品发起的MUJIAWARD设计比赛里,参赛者被号召发现身边的生活哲学。这个比赛3年前曾在日本举办,最后量产的设计包括一种可按设计好的纹路剪裁的毛巾。

“我们希望借此找到一些东西,找到一些概念,找到一些设计师。”王文欣说。

无印良品还希望在中国进行FoundMUJI项目,后者的宗旨是在大规模生产的工业时代里发现有价值的生产工艺并予以保留。无印良品的设计顾问、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曾设计了一种长条板凳,这种以往在中国随处可见的物品经过线条和角度的调整,变成了无印良品的畅销品。深泽直人在景德镇发现了它。

类似的还有面料研发。在无印良品,有一个名为MGS(MUJIGlobalSource)的团队和商品开发部门一起去某些特有面料的产地了解具体的制作过程,而不是简单接受工厂订单。从研究到上市,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年多。

FoundMUJI系列目前包括450种商品。另一些产品还包括法国的耐热餐具、日本的骨瓷餐具,以及由印度棉制成的抱枕、坐垫套等纺织品。在中国内地、台湾和香港的一些生活发现,产品化后在店铺里出售,则属于另一种“融入”方式。

“我们认为可以发现一些先人的智慧,加一点什么,少一点什么,就是无印良品。”王文欣说。这个理念被做成海报,和一些商品一起展示在场地宽裕的店铺里,无印良品并不否认这是一种品牌宣传方式。”

--摘录自《无印良品:先决定不做什么》来源:第一财经周刊作者:许诗雨张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