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创意馆

位置:首页 > 创意diy > 家居设计

华人古典陶瓷设计师-Peter Ting 丁念祖

华人古典陶瓷设计师-Peter Ting 丁念祖

peterTing为法国陶瓷品牌LEGLE丽固

设计

新系列下午茶。

丁先生为丽固设计的如意新系列发布在柏悦举办餐宴,看到这些瓷器立即被吸引,华人设计师做西方古典陶瓷设计的设计师这是第一次看到。很早之前香港电台有制作《海外华人设计师》栏目,介绍了众多的优秀华人设计师,多数都是香港地区后来去到欧洲美洲发展创办设计师工作室或者设计公司,国内对这些设计师了解的非常少,不过最近几年这些设计师开始回归故土,很多都来到大陆合作与发展,其中最喜欢的两位(

家居

家具

领域)是卢志荣与王国屏先生,前者目前跟北京ACF合作推出设计师品牌,后者作为国内瓷器代表品牌SpIN的设计总监做了很多精彩的现代实用陶瓷设计,将美学、材料、功能用东方思维融合在一起,非常低调。丁念祖先生的古典陶瓷作品很吸引我,好的有深度内涵的设计无论古典与现代都会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华人古典陶瓷设计师-Peter Ting 丁念祖 第2张
华人古典陶瓷设计师-Peter Ting 丁念祖 第3张

丁念祖为丽固设计的如意系列瓷器。

图片

来自丽固官网。

丁念祖(peterTing)香港出生长大,16岁随父母移居英国,虽然接受的是西方设计艺术的熏陶,设计作品中也有浓厚的西方奢华气质,但是peter却深爱中国传统的文化,对于传统的材料与陶瓷工艺深深着迷。在后面的TEDxShanghai演讲中你可以了解到,来到中国一到一个地方先会跑去当地博物馆,并且会为一些精美的古代陶瓷工艺品赞叹一番。

TEDxShanghai2012|peterTing十字路口TheCrossing

丁念祖的设计融合了东西方古典主义风格却有着现代设计的简约实用。保留设计艺术与实用的同时,丁念祖对于东西方的陶瓷工业生产,市场认知和需求都非常了解和有经验。

下面摘自《第一财经日报》关于丁念祖的文章<做陶艺,先做吃货>的文章片段:

他所有的作品都以古典主义为坐标,但历史的沉重却从不写在脸上。相反,丁念祖的一些“小动作”显得活泼俏皮,“你看,这个戒指和铭牌很眼熟吧?”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丁念祖指着手指上硕大的陶瓷镀金戒指和胸口的花哨铭牌,小小得意了一番,那是他用“Ruyi”系列中的筷架改制的。总结多年来的陶艺创作灵感时,他的观点有教人“玩物丧志”之嫌,却也合情合理:“我喜欢陶瓷,又是一个极致的‘吃货’,对吃的文化、吃的历史非常感兴趣。陶艺的发展和饮食几乎是同步的,两者密不可分。”让他遗憾的是,任何国家的陶艺课里都没有提到过这个观点,“如果我现在重返高校去教陶艺,我一定要把学生先培养成吃货,喜欢吃喝,对盛放的容器才会有追求。”

“没错。在我想事情、构思作品的时候,总有两个人、两种声音在我的头脑中碰撞。”一个彼得喋喋不休地说着英语,另一个彼得,则对故土的一点一滴都有着无限眷恋。

不过,和中国大多数陶艺设计师不同的是,丁念祖为丽固、爱丝普蕾(Asprey)、英国皇家皇冠德贝瓷器(RoyalCrownDerby)等设计陶瓷和骨瓷,都是在工业生产框架内完成的。在景德镇,中国的陶艺设计师利用炉窑不同的温度,让当地特产高岭土变成陶瓷时呈现出斗彩、五彩、粉彩、冰裂等不同的肌理质地。丁念祖虽然欣赏这些能工巧匠的创作,却极少尝试自己开窑烧瓷。“整个过程不可控因素太多,虽然能让那个中国彼得最大程度享受制陶乐趣,但那个说英语的彼得,还是希望成品在自己掌控中。”他的陶瓷作品,都是由工厂的机器压制的,所以,他在考虑创新时,还要兼顾那些机器的规格。

“在欧洲,除了法国陶瓷的尺寸细长之外,其他国家的标准尺寸都差不多,产品系列也相仿。”丁念祖在设计“Flutter”系列时,严格按照西方人的传统饮食习惯,规划了一整套餐具,包含了餐盘、沙拉盘、边盘、汤碗、饭碗、马克杯、糖缸、奶缸、调味碟和调羹。但是,真正让西方消费者喜欢上这套餐具的原因,是丁念祖巧妙地将一幅中国花鸟画拆解到每一件单品中。只有将一整套“Flutter”排列在一起,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如果排列方式不同,花鸟画呈现出图案的涵义也有微妙的区别。用西方人能够理解的方式,丁念祖将花鸟画的写意传达了出来。

“前几个月,我在香港的一个故宫藏品展览上看到,乾隆钟爱湘妃竹,竟然让工匠用楠木仿制的湘妃竹的形态和神韵,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我决定挑战一下自己。

“西方设计师面对束缚太多,他们不得不为了创新,一次次叛逆。而我,骨子里却是东方的,只有东方设计师才会在积累中不断创新。”

华人古典陶瓷设计师-Peter Ting 丁念祖 第4张

丁念祖与为丽固设计的如意系列瓷器。

华人古典陶瓷设计师-Peter Ting 丁念祖 第5张

丁念祖为丽固设计的如意系列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