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创意馆

位置:首页 > 传统手工 > 编织

新闻联播报道爱心事迹 八旬老人织毛衣送孤儿手工编织教程

编织1.06W

新闻联播报道爱心事迹 八旬老人织毛衣送孤儿手工编织教程

    1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栏目,用时2分38秒报道了开封市“八旬老人李鸣6年织300多件毛衣捐给孤儿”的故事。
 
    报道中说:前几天,一位市民扛着一大包毛衣送到了开封市社会福利院,他说,这几十件毛衣不值多少钱,是老母亲亲手织出来的,送给孩子们御寒。
 
    开封市社会福利院办公室主任宋志刚说:“80多岁的老太太每天得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钩织这么多毛衣!这个事情真的非常让我们感动。”
 
    当工作人员让捐助者在爱心捐赠登记表上留下个人信息时,他再三拒绝,在工作人员的坚持下,他勉强留下了老母亲的名字——李鸣,但仍然不肯说出老母亲的住址。
 
    他说,老母亲一直嘱咐他不要声张,老人觉得做这样的事不算啥。 郑州晚报记者 张玉东 汴梁晚报记者 汪元蒙 文/图
 

新闻联播报道爱心事迹 八旬老人织毛衣送孤儿手工编织教程 第2张

老人:活着能动,就该为社会做点事

 
    央视记者几经周折,通过走访毛线市场、公安户籍室和好几个社区,终于找到了李鸣老人的家。
 
    李鸣这样告诉记者:“我作为一个活着能动的人,应该给他人、给社会办点有意义的事。不累,我要是手里不干个活,反而感觉着不舒服,就是这,我一干活就来精神了,生来就爱劳动吧!”
 
    李鸣从七八岁起学织毛衣,现在织件毛衣大概需要四五天时间。为了多织毛衣,她买各种颜色的线头团,质量没问题,价钱还便宜。不同颜色的毛线搭配着织成各种花纹的毛衣,反而比单色的漂亮,孩子们也更喜欢。
 
    老人年轻时在部队服役,退休前在一家国企当工会干部,59年党龄。老人儿孙满堂,都很孝顺,老伴离世后,她总想着为社会干点啥。
 
    说起织毛衣,老人说,她就是觉得这些孩子需要关爱。
 

网友:老奶奶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李鸣事迹一经报道,引起网友的认可和共鸣。
 
@带老魔杖去流浪:心美手巧,老奶奶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喜乐永恒-:感动就在身边,善良的人总能长寿,好人会有好报!向这位善良的奶奶致敬,助人为乐,是人的一大美德!
 
@永永-318:这样的中国人在中国有多少位?她不是大款,不是大官,她却有大义!
 
@忽悠mogi1982:您是伟大的母亲,您美丽的心灵温暖着祖国的花朵
 
@xueqingzhao2013:支持!在我看来,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呀,而且无处不在,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好人,自觉勇敢引领着正能量的社会潮流……这位奶奶虽不留名却更显品德之高尚,很值得学习和赞扬!

 

新闻联播报道爱心事迹 八旬老人织毛衣送孤儿手工编织教程 第3张

七八岁与钩织结下不解之缘

 
    2014年12月19日,《汴梁晚报》就以 《八旬老人情系孤残儿童》为题,报道了81岁的李鸣老人捐助孤残儿童的故事。
 
    李鸣老人首次接触钩织是一个意外。1941年,李鸣就读的小学对面是一家救济院,院里的孩子大多十几岁,救济院给她们发毛线,让孩子加工毛衣。“发的是卡斯米线,就像现在的膨体纱线。”李鸣说,“她们要上课学习,还要劳动,一个月下来也打不出来一件毛衣。”
 
    由于没有钱买灯油,救济院的孩子大都等月亮出来后,在月光下织毛衣。
 
    当时七八岁的李鸣好多次到救济院帮着织毛衣。“我看她们挺苦,就和她们说,这样吧,你们打好底下的松紧边,我织上面的平针,在我织中间的时候,你们织袖子,等我中间的织好了,你们那边袖子也差不多了,这样你们就可以完成任务了。”就这样,她与钩织结了缘。
 
    “很小的时候就很有爱心。”李鸣老人儿时的玩伴,83岁的李淑英老人告诉记者,“只要能帮助别人的,她都会去做。”
 
    1948年,14岁的李鸣参军。“吃完窝窝头,喝完小米汤,穿上一直到脚脖子的大衣,想到以后参加工作需要文化,我找到连队指导员,提出想要回学校上学的请求。”李鸣讲起第一次入伍时说,“得到批准后,我把军衣一脱,穿上小棉袄去上学了。”
 
    李鸣在河南省立开封女子中学(现为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上学的3年时间里,还当起夜学教师。
 

她是同事眼中的贴心人

 
    1951年从女中毕业后,李鸣再次入伍负责宣传工作,为了方便战士们读书,她经常骑着自行车带着两捆书送到连队。李鸣对自己的评价是好管闲事,“这一辈子光给别人介绍对象都不止三五十对,为别人织毛衣也不计其数了”。
 
    1955年,李鸣转业到地方工作,始终保持着“好管闲事”的习惯。“单位的司机拿来一斤半毛线,请我织一件毛衣,没想到拿毛衣的时候,多了一件毛背心。”原来,李鸣织成毛衣后,发现还剩二两线。“剩下的毛线退回去可能浪费了。再说,他还是从农村出来的,经济上也不好,我就买了半斤毛线添上,织了一件毛背心。”李鸣说,“司机师傅拿毛衣的时候还说,头一回见到帮忙织毛衣还添毛线的。”
 

退而不休,关爱无声

 
    退休后,李鸣一年又一年地匿名为孤残孩子做事。除了开封市社会福利院的孩子穿过李鸣织的毛衣外,开封SOS儿童村的孩子也穿有老人织的毛衣。“2010年市妇联曾经倡议全市的妇女同志为儿童村的孩子织毛衣。”儿童村村长助理田瑞红告诉记者,“那时候就有这位老人捐赠的毛衣。”
 
    据李鸣回忆,她没有到妇联领毛线,用自己的毛线织了20件毛衣,委托妇联转交给了儿童村。在送衣服的时候,她听说苹果园社区一户家庭生了4胞胎,又给这家织了4件一模一样的毛衣。“我当时觉得,不管这家经济水平怎么样,一下子有4个孩子需要养,压力一定很大,就想帮他们一把。”李鸣说。“怕人家感谢她,她让社区工作人员帮忙转交的。”李鸣的老邻居说。
 
    老人的低调在同事和家人中是出了名的。“我母亲说自己做的事太小,不希望多宣传。”李鸣的儿子说。
 
    老同事刘女士说:“退休后,我多次听说她在做好事儿。前几年我还问她,你都在家干啥啊老大姐?她说,没事儿打点毛衣。我说,你的颈椎不疼了?她说,看着电视织毛衣,也打习惯了。”
 
    由于长时间织毛衣,老人练就了极为熟练的手法,说话时可以织,看电影时可以织,就连走路也可以织。
 
    “我不让单位来拿毛衣,也不让福利院来拿,他们如果过来发现我年龄大,会给我送点心、水果什么的,我不缺。”李鸣说,“我可怜这些孤儿,他们更需要关怀。在电视上看见孩子们穿上了我织的毛衣,心里可高兴。”
 
    儿子把几十件毛衣捐出去后问:“妈,你还织不织了?”
 
    老人说:“活到老,织到老。”现在,她又织好了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