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创意馆

位置:首页 > 传统手工 > 编织

上世纪30年代起就享誉全国的绒线编结泰斗 编织事业的三个时期手工教程

编织4.06K
《海派编结史料钩沉——冯秋萍编结著作考略》文/董水淼
(《上海工艺美术》2016第二期,文源:上海工艺美术杂志)

今年是海派编结大师冯秋萍诞生105周年,也是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建所60周年。60年前,即1956年,冯秋萍作为杰出的民间艺人,应聘于新成立的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任工艺师,从事绒线编结设计工作。这位上个世纪30年代起就享誉上海滩乃至全国的绒线编结泰斗,半个多世纪为海派编结和上海的工艺美术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冯秋萍一生编写出版了几十种绒线编结著作,但至今未见有详细的书目问世。笔者自十多年前开始关注、收藏冯秋萍1930年代至1990年代的编结著作和相关资料,至今已将其中的大多数版本收入囊中,经粗略梳理和研究,大致厘清了大师人生三个时期的从艺轨迹。

一、编结事业的初创时期(1936—1939)

冯秋萍,别名童升月,1911年生,浙江上虞人。幼年即对美术和女红产生了兴趣,后入上海求德女中,在刺绣、编结和设计花样等课程中显露天赋。踏进社会后,冯秋萍得到美籍女友曼司丽(Macery)的指点,刻苦研究钩针和棒针技法及欧西花样,发明了毛线刺绣法。1930年代中期,冯秋萍在方浜路恒安坊22号创办“良友编结社”,附设编结学校。第一届学员仅5人,至第三届,学员已逾百名,其中第一第二届毕业学员均由她介绍至毛线商店或团体学校授课。1936年10月初,冯秋萍应兴圣街义生泰毛冷(羊毛绒线woolen的译名)号绒线店的邀请,每天下午2点至5点坐堂教授绒线编结及独创的“毛线刺绣法”,因图案新颖别致,声名鹊起,受到顾客追捧,一时门庭若市,拥挤不堪。每天都有大量来信要求出版图案汇编。

约两个月后,1936年12月10日,《秋萍毛线刺绣编结法》第一部由良友编结社出版,同时冯秋萍通过广播电台配合图书授课,传授编结刺绣技艺,满足社会需求。至1938年,《秋萍毛线刺绣编结法》先后共出版四部。

(第一部)内容为:钩针法及刺绣图案、花边计15种,包括著名的“秋萍花”,“花边小孩帽”、“割花披肩”及多种小动物刺绣图案;棒针法及花形、图案计14种。花形有珍珠形、绞丝形、蝴蝶花、秋叶花等,另附冯秋萍和四个孩子穿着绒线服装的照片。《秋萍毛线刺绣编结法》(第一部)由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方光焘作序,冯秋萍为表明著作动机撰写了“自序”。正文后有上海小东门福安百货公司广告及两种肥皂广告。

(第二部)仍以钩针法和绒线刺绣法为主,因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民抗战爆发,绒线刺绣出现“飞机1937”、“义勇军”、“骑兵”图案,服饰有儿童“飞机帽”等,体现了冯秋萍大师的爱国情怀。

(第三部)为棒针编结法,结合花形介绍各种服装及配饰,诸如短大衣、背心连衣裙、童装童帽童鞋袜、花式披风等。

(第四部)以绒线服装为主,各种花式的长短外衣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还附有众多新创作的钩针和刺绣图案,正文前、中、后均有广告插入。

1938年《秋萍毛线刺绣编结法》(第四部)出版时,冯秋萍创建领导的良友编结社已迁址到辣斐德路马浪路(今复兴中路马当路)西玉振里20号,社员达50余人,推出的绒线编结服务项目众多,童帽童装、鞋袜手套、长短大衣、时装外套、背心披肩应有尽有,新奇花式、时尚图案共数百种,还接受顾客定制及电话联系上门服务。冯秋萍本人则每天上午11时20分在上海富星电台播音授课,1938年9月1日起,应恒源祥绒线店之邀请,每天下午在兴圣街总店和霞飞路分店店堂教授,每周还要抽空去各种学校、协会讲课,忙得不亦乐乎。经秋萍编结学校短期培训,一大批妇女掌握了现代女红技艺,而后她们中的一部分人又受聘于当时上海的各大绒线行,将冯氏的编织技艺发扬光大。冯秋萍因学生众多、桃李芬芳,被社会名流誉为“编结导师”。1939年9月18日,秋萍编结学校为纪念建校5周年师生合影留念,选择这一特殊的日子应与当年的抗战形势有关,意在勿忘国耻。

《秋萍毛线刺绣编结法》一至四部封面设计仅有文字而无图案,简洁明了,内页用纸考究,均为有光道林纸,书前页有编著者冯秋萍半身彩照一帧,书中时装模特多由她本人或她的孩子充当。图书初版发行后由于供不应求多次再版,1939年还出版了合订本。一至四部合订本有海上名人虞和德、林康侯、潘公展、严独鹤题签或题词。上海地区的先施、新新、大新、国货、永安、丽华六大公司,各大绒线公司均有经售代售。回首当年,毛线刺绣编结在上海女界的风行程度和市场热度由此可见一斑。历时5年,冯秋萍的编结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逐渐步入了成熟期。



上世纪30年代起就享誉全国的绒线编结泰斗 编织事业的三个时期手工教程


二、编结事业的成熟时期(1940—1965)

进入四十年代,冯秋萍的编结技艺日益精进,刺绣花样层出不穷,社会声誉节节高攀,“张小泉的剪刀,冯秋萍的编结”成为上海滩家喻户晓的口头禅,编结事业如日中天。由于她设计的编结服装、刺绣花样新颖别致,色彩搭配惊艳,常常新款一出来就成为社会的时尚流行款式,受到著名演员、社会名流的追捧和各界女性的喜爱。与此同时,冯秋萍的编结著作不断问世。从笔者收藏的资料可以发现,冯秋萍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从一开始就将自己的主要著作编号发行。具体的出版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0 — 1949)

这十年中,冯秋萍先后出版《秋萍毛线刺绣编结法》、《秋萍绒线编结法》、《绒线编结特刊》等计16种,加上30年代出版的4部著作,至1949年,著作编号达20号。其中上海裕民毛绒线厂赠送的《1947最新颖绒线服装编结法》无编号。这些著作有单行本、合订本、精装本,开本有32K,16K等,彩色封面大多由冯秋萍本人担任模特,少数为她与女明星的合影照或女明星等,内页绒线服装模特早期由她自己和几个孩子担任,1946年以后内页模特则多由电影明星、社会名媛、戏剧名角出任。如周旋、欧阳莎菲、王丹凤、顾也鲁、李蔷华、谢家骅、张翠红、顾兰君、曹慧麟、童芷苓、竺水招等。由于40年代上海地区的百货商场与绒线商号数以百计,而冯秋萍编著的编结图书基本上均为商号带有广告的赠送品,因此不仅版本众多,而且不断地重复再版,发行量巨大。虽然上海“孤岛时期”结束后,因纸张奇缺,图书出版一度跌入低谷,但1945年抗战胜利后,尤其是1946、1947、1948年编结图书的发行量和品种大幅攀升,民间保留至今的冯秋萍编结图书资料大多是这一时期的遗存。

1946年11月3日上午,良友绒线公司在龙华路霞飞路(今淮海路)口11号举行隆重的开幕典礼,特邀海上闻人黄金荣、同业领袖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上海小姐谢家骅、坤伶亚后曹慧麟四位名人共同揭幕,在上海滩引起轰动,1946年12月出版的《秋萍毛线刺绣编结法》(13、14、15、16合集)有展现当年开幕盛况的图片文字。良友绒线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冯秋萍的编结事业攀上了新的高峰。第二阶段(1950 — 1965)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冯秋萍的编结事业进入了新的历程。上海解放后,冯秋萍应邀至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教授编结技艺,秋萍编结学校自1934年起举办编结技艺培训班,至1949年底已办班27届,学员逾2000名。1956年,冯秋萍以著名的民间艺人身份,应聘于新成立的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绒线编结设计工作,曾在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上以58种编结新样式面世而获得很高赞誉。

1950年至1960年,冯秋萍先后编著出版的图书有:《秋萍绒线童装特刊》(1950,编号21)、《秋萍编结刺绣范本》(1950,编号22)、《秋萍编结刺绣范本》(1951,编号23)。此后出版的图书不再编号及赠送,均由正规出版社出版,以时间顺序为:《绒线棒针花式编结法》(1955)、《绒线钩针花式编结法》(1955)、《绒线做的小玩意》(1958)、《家庭日用大全》(1958,绒线编结部分,浙江人民出版社)、《绒线编结常识》(1959)、《新式绒线衣物编结法》(1960)。这些图书与前期出版用于赠送的编结读物比较,内容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编结技艺介绍更加详尽,往往一版多印,发行量惊人。如《绒线棒针花式编结法》1956年第二次印刷时已达26000册。由少年儿童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绒线做的小玩意》仅40K如手掌般大小,共介绍7种钩针技法,16种玩具或用品,如小动物、童鞋、童帽、手提袋等,是教授少年儿童学习编结的趣味性读本。此书当年一版一印8000册,如今已难觅踪影。


上世纪30年代起就享誉全国的绒线编结泰斗 编织事业的三个时期手工教程 第2张



三、步入晚年,再创辉煌(1977—2001)

文革十年后,冯秋萍已步入晚年,但是她的艺术生命之花再次绽放,此后她参与编辑的出版物有:《绒线编结》(1977,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绒线花色编结》(1978,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上海绒线编结(一)》明信片(1980)等。

1983年她已年逾七十,尚在上海电视台拍摄完成《冯秋萍绒线钩针编结法》系列讲座40讲,同步发行的教材《冯秋萍绒线编织法电视讲座》(1984)总共达150万册,再次引起社会轰动并形成学习绒线编结技艺的高潮,堪称中国工艺美术界的奇迹。

冯秋萍晚年的著作还有《绒线编结常识》(1984,与女儿冯秋婷合编)、《冯秋萍钩针棒针最新编结法》、(1989年)《冯秋萍绒线编织新作》(1990)。1994年《冯秋萍绒线花饰新款》出版发行时,冯秋萍已是83岁高龄,犹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她善于运用新材料,创造新针法,设计出各种造型新颖、色彩协调的绒线编结服装。她设计的孔雀开屏披肩、野菊花荷叶边春装、并蒂莲旗袍、杜鹃花拉链衫等都获好评。她的贡献之一是创作了野菊花、美人蕉、孔雀翎、牵牛花等新颖的花型并被广为传播。贡献之二是拓展了绒线编结的领域,使毛线衣由原本用于保暖的内衣拓展至外衣,由原本纯粹的“舶来品”拓展至旗袍等中西合璧的品种,由服装拓展至鞋帽、披肩等饰物。1983年,她为上海十八毛纺厂生产的长毛绒、珠子绒、双色波形绒等新材料设计的12种服装,获上海绒线服装设计优秀作品奖。鉴于冯秋萍对工艺美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1986年全国“二十四工艺美术公司联合协调组织”授予冯秋萍“特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颁发“荣誉勋章”。同年,她又被轻工业部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冯秋萍一生创造发明了2000多种绒线编结刺绣花样,设计了难以计数的经典编结服饰和工艺品。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和第一届全国妇女大会代表,她受到过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2001年1月18日,海派绒线编结大师冯秋萍在沪与世长辞,享年90岁。

斯人已去,业绩长存。据笔者多年积累的不完全资料统计,1936年至1994年的半个多世纪,冯秋萍个人编著图书32种,与女儿合著1种,参与编写的图书4种,明信片1种,共计38种,可谓辛勤耕耘,著作等身。冯秋萍呕心沥血留下的编结著作,留给人们的是美丽温馨的记忆,是海派编结产生、成长、发展的见证,是上海乃至全国工艺美术界的宝贵财富。

值此冯秋萍大师诞生105周年、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建所60周年之际,搜罗钩沉、谨献此文,以表达最真切、热忱的纪念与祝贺。


上世纪30年代起就享誉全国的绒线编结泰斗 编织事业的三个时期手工教程 第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