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创意馆

位置:首页 > 传统手工 > 编织

相同又不同的“母亲的艺术” 靓靓邓邓的编织故事手工教程

编织1.76W

“与妈妈讨论闲聊时,

妈妈拿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

上面居然详细记载了

几十年来她所经手的每一件作品的所有细节。”

“书写的文字算是一种记录;

一种积累;一种参考;

一种分享;一种见证!”

相同又不同的“母亲的艺术”  靓靓邓邓的编织故事手工教程

编结-是古时“女红”的其中一门技艺。而这项女红技巧从过去到现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因此又可称为"母亲的艺术"。我成为织女。得益于有一个全能的妈妈。

妈妈是个出得厅堂进得厨房的女人。秘制嗦螺和红焖小龙虾是念念不忘的味道;以前家里的电视机罩,缝纫机罩,桌布,也都是出自于妈妈的巧手钩编;还有妈妈亲手给我们织的毛衣,也绝对是街坊邻居争相效仿的对象!

那时毛线的品种可不像现在这样玲琅满目,用的最多的是用工装手套拆下来的纱线,一节节拼接,在竹棒针的上下翻舞间演变成一件件温暖牌沙衣沙裤。好一幅“乞巧楼前乞巧时,金针玉指弄春丝”的画面。再后来慢慢的开始用开司米,羊毛线了。颜色有变化了,毛衣花样也开始变化多端。我至今还珍藏着妈妈用开司米给我织的一条米黄色的长围巾。身为七零年代的我耳濡目染,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不会织毛衣那是不可能的。

相同又不同的“母亲的艺术”  靓靓邓邓的编织故事手工教程 第2张

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启了我的编织之路,从笔套,杯套,手套,帽子,围巾这样的小物开始,到慢慢开始织背心,毛衣,开衫,裙子……印象最深的是两件深紫色全羊毛情侣的毛衫。女款是连帽开衫,男款是套头高领。彼时的他个高且身材魁梧标准,不像现在挺着大肚腩满满的油腻感……嘿嘿, 曾经的毛衣也只能封存在老家的衣柜里,一如年轻时的美好回忆留存在脑海里一样。直到孩子的降临才放下棒针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母亲这个角色。

重拾手艺是孩子17岁那年。孩子日渐长大,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偶在淘宝闲逛,看中一件非常漂亮的毛衣,售价1800多元。哇,发现那些个花样我能仿呀,果断的买毛线开工。只需几百就搞定啦!有手艺可省银子!

相同又不同的“母亲的艺术”  靓靓邓邓的编织故事手工教程 第3张

“庸线懒针,几曾作女红”。时隔多年手艺竟有点生疏,居然有一些关键的技巧都记忆模糊了,转头又向妈妈请教。与妈妈讨论闲聊时,妈妈拿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居然详细记载了几十年来她所经手的每一件作品的所有细节。包含:线的材质,颜色,用量;针的型号;各部分的尺寸针数;花型的图解;衣服的样式……居然连线的价格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密密麻麻的一大本呢。真是让我叹为观止!佩服的五体投地!想想,我也曾经出过很多的自认为优秀作品,但是从来没有记录下任何一条数据。有些汗颜!

这也促使我效仿起来。不过现在的科技这么的发达,手机app各种软件层出不穷,还有各种各样的编织群,天南地北的姐妹们聚在一起讨论请教和分享各种编织技巧。我也不再只限用笔头记录。编织的过程拍下照片,在本站的论坛里,用发帖和发圈子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次出成品过程。精心拍摄的图片配上我编织的心得,以及对作品重点部位的描述。书写的文字算是一种记录;一种积累;一种参考;一种分享;一种见证!

相同又不同的“母亲的艺术”  靓靓邓邓的编织故事手工教程 第4张

对于我来说,一直都不只是单纯的模仿,喜欢比较,挑战自己,尤其喜欢复杂的花样和独特的款式。所以看中某些花样或款式以后,会收藏在手机里,也会打印出纸质的图样。再开动大脑,融入自己的想法和创作,先画草样再开织。有时也会请学美术的孩子帮忙设计款式,搭配颜色(动态里面有一款用白桦编织法名为《依恋》的毛线裙就是出自女儿的配色)。让我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有些许的与众不同。目前为止能有幸被本站的公众号推荐过三款作品,相信也跟这个原因有一定关系吧。

我的编织之门是由母亲为我打开。妈妈今年70岁了,因为颈椎的问题已经很少再拿针线了。我也早已身为人母。都说父母给儿女的爱路路长。不能常伴妈妈身边的女儿的只能点滴相报。选了漂亮的橙黄段染纯棉线开一件新款,给妈妈织一件“凤尾花开”。希望我的妈妈,天下所有的妈妈永远健康长寿!

相同又不同的“母亲的艺术”  靓靓邓邓的编织故事手工教程 第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