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回忆 十大即将和已经消失的科技产品小制作

1. 有线电话:现在你走进一间大学寝室,想要借用固定电话,恐怕都会招来同学们的白眼。随着手机已经接近人手一支,虽然大家家中可能都还保留有固定电话,但到下次搬家的时候,你还会移机么?
2. 软盘:想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没有网络,没有U盘,如果想要转移数据,5.25英寸360KB容量的软盘肯定能派上大用场。十年后,软盘体积缩减到了3.5英寸,容量增长到1.44MB,甚至能装下一分半钟的MP3了。而今,如果你手里还有软盘,拿来当杯垫不错。
3. 手表:腕上戴着一块或真或假的劳力士欧米伽江诗丹顿可能会让你很有面子。但面对现实吧,出门的时候手机、iPod都能告诉你现在几点了。而在家中,从冰箱到咖啡机到电视到DVD机都附带时钟,你还能见到几个人戴手表呢?
4. VHS录像机:2006年,美国零售商决定将VHS录像机和录像带撤下货架,代之以DVD甚至蓝光。而在中国,由于VCD提前扮演了这一角色,VHS甚至还未普及就已经消失了。
可以把它改造成USB hub
5. BP机:这种迅速蹿红,响遍全球的烦人东西随着手机在2000年左右的普及,已经迅速的消失了。
6. 胶片相机:Polaroid公司2008年2月宣布,停止销售著名的“拍立得”相机,不少美国人蜂拥购买最后一批存货,想要保留这种独特的拍照体验。尽管包括柯达、富士在内的几家公司仍在制造胶片相机,但无一例外,各家影像厂商都已经业务重心放到了数码相机上。
7. 打字机:虽然对国人来说相当陌生,但对于使用字母语言的西方世界来说,打字机曾经在电脑之前统治大众传媒近百年。尽管它早已尘封多年,但如今从电脑到手机,QWERTY键盘身上还是能看到打字机的影子。
8. Walkman、Discman和MiniDisc:Walkman代表了索尼的辉煌时代。1979年,首款磁带随身听Walkman问世;1984年,索尼自我超越,CD随身听Discman上市;又过了8年,CD的迷你版MD又走向市场。不过,当MP3时代到来,iPod将这些统统打入冷宫。
9. 拨号上网:在手机、MP3都能上网的时代,你还见过有人拨号么?
10. DVD:虽然在很多地方仍是家用影视产品的主流,但在2009年第一季度,美国DVD机销量已经大幅下滑,有些零售商报告降幅达到40%。索尼等一众厂商在期待DVD被蓝光取代,但事实情况是,网络才是埋葬DVD的刽子手。在国内,遍布网络的高清、标清、一点也不清视频早已让DVD变成了只有山寨厂才关注的产品,而在国外,Netflix、Blckbuster、iTunes等网络商店也能让你足不出户,尽享影视娱乐。
松下1999年展示早期DVD,仍使用保护壳
致我们失去的美好童年:70、80后经典儿童玩具4、弹弓
对于我们男孩子来说,弹弓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就好比布娃娃属于女孩子一样。无论农村还是城里,只要是男孩子,大概没有没玩过弹弓的。弹弓这种东西应该算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并非因为玩坏了,而是因为被没收了。弹弓不是打鸟,就是打仇人家的玻璃,很过瘾的。尤其是后者。多...
抹不去的记忆—70、80经典怀旧游戏22、陀螺
成年的我们永远把童年当作生活的铺垫,当作人生的背景,当做回忆中的源点。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把童年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不论走到哪里,那些童年趣事都会扑面而来,就象一个打在地上的陀螺,美丽地旋转着,在我们的心底充满无限的喜欢,在灿烂的陽光下、在...
只准回忆,不准哭 7080后玩具—铁皮青蛙、跳跳蛙
那只绿色的,带发条的铁皮青蛙,很多80后都拥有一只吧?小时候你是不是“土豪”,就看你有多少玩具,蹦蹦跳跳的跳跳蛙,你玩过吗?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孩子,都不会忘记一只装有发条的铁皮青蛙,绿色的,还带花纹。在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拥有一个小玩具是很不容易的。只要拧紧发条,青...
抹不去的记忆—70、80经典怀旧游戏9、踢毽子
踢毽子简介踢毽子又称打鸡,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体育活动之一,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它起源于中国汉代;由古代蹴鞠发展而来。唐宋时期开始盛行,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汉族民间流传极广,集市上还出现了专门制作出售毽子的店铺;明代开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赛;清...